
數位內容行銷:文案+企劃+社群,全方位黏住滑世代眼球

從事媒體工作33年的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,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,涉獵科技、醫療、政治經濟學和國家競爭力等多個範疇。
曾任天下雜誌總編輯,在她帶領之下,天下雜誌榮獲數十座國內外大獎肯定,包括國際級的亞洲卓越新聞獎、亞洲出版大獎,以及國內新聞專業的金鼎獎、吳舜文新聞獎、卓越新聞獎、數位金鼎獎等。她同時也是「國際女性媒體基金會」、「世界女性記者與作家協會」及「國際記者協會」成員。1996及1997年獲得最佳紀錄片社會服務獎及錄影帶金獎。
身為華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媒體,天下雜誌集團37年堅持提供優質內容,即使近年面臨數位浪潮的衝擊,人們的閱讀習慣從紙本轉移到手機或電腦,天下雜誌集團始終相信讀者對於優質內容的渴望,因此決定改造組織,從平面走向數位,並在2017年成功開啟數位內容付費閱讀模式,可說是「數位轉型」的典範企業之一。
事實上,內容傳播的影響力,早已不再專屬於媒體,而是人人皆可擁有。然而,之於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,如何以精準吸睛的內容及文案,與消費者溝通、傳達訊息?如何運用內容打造品牌風格?之於經營自媒體的個人,又該以什麼樣的內容與粉絲溝通、展現自我特色?該如何創造聲量、深入人心?
在這一系列課程中,將由天下雜誌社長吳迎春領軍,與天下雜誌數位內容營運長鄭淑儀、Cheers雜誌總編輯盧智芳、康健雜誌總經理梁曉華等人一起分享,不僅從數位內容策展的企劃統籌、製作執行到行銷推廣,也包括文案溝通、風格塑造、多媒材應用、社群串聯,不只追求優質內容,也要讓更多人看見,創造影響力!
天下數位轉型走了好久,驚異奇航式的發現與苦惱,每天都在我們身邊上演。 隔段距離回首一望,哇!我們已經走了好遠... 延伸閱讀:【天下雜誌數位轉型報告】 |
【學員獨享精華講義】
- 想創造網友黏著度?
為什麼使用者不在網頁上停久一點,甚至分享、留資料?不斷發一篇篇不相干的內容,已經很難吸引使用者,你該做的是用「一組」故事來「打群架」,這就是為什麼你要搞懂「數位內容策展」,用創新的數位形式及媒介說故事,發揮議題及品牌影響力。
- 想寫出吸睛文案?
怎樣的標題才能讓網友留下深刻印象?為何別人的文案總能打動人心,自己的文案卻是不痛不癢?如果沒有確實掌握「3種感覺」,並且念茲在茲,可能就無法與使用者深入溝通,更別說激發接下來的行動!
- 想企劃好懂的架構?
明明內容、素材很多,要文字有文字、要影音有影音,全擺上網站,卻雜亂無章,讓人不知從何點選?使用「五一法則」來檢視你的網頁,不僅可以化繁為簡,還能用「對的內容」吸引「對的人」。
- 想用社群創造流量及銷售?
透過數據分析來了解網友偏好,然後提供符合需求的產品及服務,就是社群經營?這樣可能只做一半!你該深入了解的,或許不是數字,而是這群網友真真實實的痛點與渴望,更別忘了建立彼此的信任關係,才能讓網友pick you up!
【適合對象】
行銷企劃、公關人員
想了解「內容行銷」的人
想善用「社群串聯」的人
媒體從業人員
大眾傳播科系師生
【課程學習地圖】
數位內容策展:引爆用戶新體驗
在數位時代裡,「內容」是注意力經濟的主角,如何巧妙地整合運用多媒體內容,創造好的互動經驗,是贏得用戶信任和黏著度的關鍵。
企劃統籌:內容策展的10個關鍵流程
說一個好故事就是在做一個好的內容行銷。整個「說故事」過程中,從需求溝通到內容生成、設計、工程到上架,如何掌控流程、統合資源,最後讓好故事徹底發酵?
製作執行:組織設計與溝通無礙的祕密
不管是內部還是外部團隊,首先成員一定要懂得「換位思考」。這看起來似乎理應是大家都知道的事,做起來卻未必容易,而且會影響到內容策展的切入角度以及說故事方式。
文案溝通:3種感覺一句入魂
「誰在看你的文案?他們看了有什麼好處?」每天為文案想破頭的你,請切記:文案不是寫給自己看,也不是寫給老闆看,而是寫給你的目標用戶!
精采內容怎麼做?五一原則讓網友5秒愛上你
明明素材很多,要文字有文字、要影音有影音,網友卻不知從何點起?使用「五一原則」做網頁體檢,讓你既可化繁為簡,還能用「對的內容」吸引「對的人」。
引爆影響力:化繁為簡,黏住用戶手指
以天下雜誌的經典案例「農地上的世界冠軍」,更具體地說明內容策展。這個數位專輯曾獲亞洲出版協會新聞報導創新獎首獎、金鼎獎最佳數位內容獎,透過資料爬梳及創新設計,成功傳遞對用戶的價值,創造影響力!
引爆注意力:互動遊戲,直搗新世代內心小劇場
互動有兩種,一種是形式上的,一種是心理上的。若想創造互動、進而創造聲量,了解用戶需求之外,也可透過有趣設計,讓用戶與內容之間產生更密切的關係。
引爆社群力:虛實整合,串聯內容與服務
透過數據分析來掌握網友偏好,提供產品及服務,就是社群經營?這樣可能只做一半!真正該深入了解的,或許不是線上的數字,而是線下的痛點與渴望,才能讓網友pick you up!
自我升級:面對挑戰的2大能力
數位內容策展,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專業能力,那什麼才是最重要的?如何讓自己的能力擴大延展、足以適應各種挑戰?